霍州档案上承千年,下延至今。保存档案能够记录历史,启迪未来。如何用简练的方式浓缩绵长的历史,供人们研读?对卷帙浩瀚的档案来说,编辑成一部志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形式。这样,人们既可研读历史,亦能走进档案人的内心深处。
其实,早就想编一部《霍州档案志》。几经动议,但因工作繁杂,编辑档案志的工程一拖再拖。三五年间,终未启动。去年年初,这项工作被提上议事日程,用大半年时间形成初稿,反复修改几经上下进入评审阶段,并于去年年底完成编撰。
由于年龄原因,我即将退出领导工作岗位。其实,对于这一天,我早有思想准备。但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心底陡生一种留恋和不舍。在档案局(馆)长的位置上,我已经干了20个年头,成为霍州市同一岗位上任职年限最长的一员。30多年,风风雨雨,就这样走了过来。说句心里话,我从不后悔自己一辈子从事档案工作。过去没有、30年没有、今后依旧没有。
如今,志已成,人将离,几多感慨!
翻开《霍州档案志》,那抹不去的回忆萦绕在我的心头,道不尽的奋斗、抒不完的情怀如影随形地始终回荡在我与兰台相伴的日子里,挥之不去……
一
作者近照
屈指数来,我走进“兰台之家”已有30多个春秋。30多年啊!我将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全部献给了兰台。
30多年来,从干事做起,到办公室主任、副馆长、局馆长,我和档案馆一起成长、一同进步。其间,有奋斗、有拼搏、有付出、有收获,回顾一个基层县级档案馆一步一个脚印取得骄人成绩,多次荣获国家级荣誉,成为全省县级档案部门唯一的省级文明单位的奋斗足迹,我倍感骄傲和自豪。
不少同仁经常问我做档案工作的体会,我自始至终回答他们:“一颗爱心,不舍不弃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基本保证;一种情怀,淡泊名利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先决条件;一腔热血,心系群众是做好档案工作的不竭动力;一股韧劲,不折不挠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强力支撑。”
档案可以说话,也能维权,对于民生、对于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不论岗位多么平凡、工作多么普通,只要把本职工作当作崇高事业去追求,脚踏实地、勤奋敬业,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非凡的业绩,就能赢得社会广泛认同和尊重。
二
回首30多年的兰台历程,可谓千磨万击还坚劲,越是艰险越向前!30多年来,我和大家一起“战斗”的每一个瞬间,如今仍历历在目。
犹记1994年6月15日!这是值得霍州档案人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山西省档案局在霍州召开全省档案馆达标升级现场会,向全省推广霍州经验。会议充分肯定了霍州市档案馆“坚持体制改革驱动,设施建设先行,人才素质匹配,岗位责任落实,实现三个转变”的工作做法,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档案馆升级工作全面发展。
从这时起,霍州档案工作站在了新的起点和平台上,以一种全新姿态砥砺前行,成为山西省档案战线“排头兵”。翌年11月,霍州市档案局被授予“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犹记2003年!我们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来考察档案工作的发展目标,在劣势中发现优势,在各种条件尚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大胆提出率先创建全省首家县级示范档案馆。当年3月16日,一场对馆藏档案全面著录、标引、鉴定、完善、补充、修复的“百日大战”打响了。市档案馆机关门厅竖起了倒计时牌,办公楼前悬挂着“大干100天创建全省首家县级示范档案馆”的横幅。霍州兰台人——这支兰台精英团队日夜奋战在创建工作第一线,日月星辰记录了霍州兰台人的奋斗。经山西省档案局专家组验收,霍州市档案馆顺利成为全省首家县级示范档案馆。
时至今日,我仍记得那100个日夜大家在档案馆分类整理、盖章装盒的情景。档案整理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查漏补缺也需要我们的“火眼金睛”。一天工作下来,大家眼睛红了,腿酸了,手染黑了,但我们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大家齐心协力,全力以赴且高质量地完成了创建工作。
犹记2004年!霍州市档案局为提高全市档案管理水平,针对辖区内某公司档案工作整体滑坡的现象,巧妙地借一份调研报告引起了该公司对档案工作的重视。随后,该公司斥资600余万元用于档案管理各项设施的建设,并对公司档案机构、人员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整顿,使该公司档案工作发生了大变化。霍州档案部门的此次尝试为新时期档案部门如何主动服务、依法治档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犹记2012年!霍州市瞄准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工作目标,举全市之力,以“典型示范、横向协作、上下联动、突出特色”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带动农村档案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市档案局确定了4个乡镇及24个基层行政村为示范点,在全市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始终确保创建工作处于市档案局的关注之中、跟进之中、服务之中,及时对农村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业务知识培训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并蹲点指导,还为各乡镇和行政村、街道办和居委会配备了计算机、打印机、电脑桌椅等设备,推动建设了新农村建设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农民群众的档案信息利用服务体系。经过一年多努力,霍州市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山西省首家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被国家档案局、民政部、农业部授予“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称号。
犹记2016年!霍州市档案馆组成影像档案采集小组,用一年多时间,对全市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老军人逐一上门采访拍摄。同时,南下福建泉州、厦门等地采访霍州籍在闽工作生活的一些老军人,留存了大量珍贵的影像和实物档案。在近万份影像素材中,市档案馆依据年龄、军龄等各种要素,选取了92位作为编辑对象,并依据年龄及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时间顺序,逐一编辑成册,出版《历史不会忘记》一书。该书荣获临汾市“五个一工程”文艺作品创作优秀奖。
犹记2017年!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档案工作者,为更好地采集、研究、挖掘南下干部档案,我有幸参加了福建长江支队二代联谊会组织的“重走南下路”活动,跨越8省65县,行程3000多公里,目的就是寻找前辈红色足迹,用档案见证历史,让这些红色档案成为市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生动素材。之后,市档案馆建起了“南下干部纪念馆”,编印了《历史天空闪烁的星——从霍县入闽的长江支队》一书。
犹记2019年!在北京知青来霍插队50周年之际,经过两年的档案采集,由市档案馆编辑的《北京知青在霍县》一书与读者见面。书中的材料来自实地采集走访、知青对亲身插队经历的回忆和插队所在村百姓的回忆,以及馆藏档案。1969年1月5日,北京市门头沟区616名知识青年告别家人与母校,奔赴山西省霍县插队。由此,霍县留下了北京知青的青春足迹,他们从此与霍县结下了不解之缘,霍县也成为他们的第二故乡。两年时间里,我们采访了120名北京知青,共采集音像视频资料931分钟、拍摄复制老照片803张,征集47名知青捐赠老物件、老照片等实物档案261件。
犹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14位霍州籍优秀儿女听党召唤,义无反顾驰援武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支援“湖北保卫战”中圆满完成了医疗救护任务。为完整记录霍州籍医务工作者援鄂期间工作、生活的真实面貌,展现医者仁心、冲锋在前的抗疫故事,霍州市档案馆开展了“为英雄建档、让英雄留名”活动,向霍州籍援鄂医务工作者征集抗疫档案资料,为“最美逆行者”建立专门档案,将英雄们的名字和壮举镌刻史册。
犹记2021年!霍州市档案馆在深度挖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利用档案讲好党的历史。市档案馆抽调精兵强将成立工作专班,从5月12日开始,每天在“霍州档案”视频号推出一期“党史学习教育50+教学点”视频介绍,陆续推出张英烈士故居、朱华烈士故居等现场教学点微视频,发挥档案独特魅力,大力营造浓郁档案文化氛围,不断扩大档案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全市各系统党委7000余名党员干部参加霍州市党史学习教育轮训。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授予霍州市档案馆“党史学习教育联系示范点”。
犹记2022年!我们在冯南垣举办了“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中共一大至二十大档案图片展”,旨在继续秉承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展览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
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霍州市档案馆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奋斗得来的。
看到霍州市档案馆的变化,见证霍州档案事业的发展,目睹霍州兰台人的成长进步,我感到非常欣慰!感谢团队每名成员给予我的关心、厚爱和包容,感谢你们给予我工作的理解、支持与帮助,感谢你们30多年来和我共担风雨、携手同行,让我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而是一个优秀团队在拼搏,让我沐浴到兰台大家庭的温暖阳光。
惟愿,《霍州档案志》出版后,能给霍州的历史和未来留下兰台人浓墨重彩的一页。
惟愿,霍州档案事业常新常旺,再铸辉煌!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3年3月16日 总第3957期 第四版 |